黃某,女,39歲,2017年5月22日初診。 主訴:胸悶2月餘。 現病史:患者於2月前因天氣變化感冒,後出現心悸,氣短,疲倦等症狀。就診於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,診斷為“病毒性心肌炎”,經治療後病情好轉出院。辰下:胸悶,身困,口乾,頭暈,舌質淡苔白,脈沉 處:生脈 散 加減 天冬 麥冬 白條參 黃芪 茯神 鮮鐵皮 牡蠣 寄生 丹蔘 山楂 葛根 二診:2017年6月4日 胸悶減輕,腹痛腹瀉,口苦,氣短,頭暈,舌質淡苔白,脈沉 處:生脈 散 加減 天冬 麥冬 五味子 鮮鐵皮 黃芪 黃連 藿香 砂仁 茯苓 苡仁 谷芽 麥芽 月餘,後患者因眩暈再診,訴胸悶症狀消失。 按語: 本病起病多因體虛表疏,感受邪毒,傷及肺臟,繼而損傷心脈,損耗心陰,心陽,心血,進而出現心悸等症狀。如不規範治療,則使病情愈發加重,遷延難愈。 該病的治療不應只着眼於心,亦要兼顧脾腎。該患者現處於病毒性心肌炎恢復期。遂在治療之時,張師運用生脈散加減,以調整患者氣血陰陽,併兼顧心,脾,腎的病機轉化。 現該患者疾病進入恢復期,正氣漸復,邪氣漸減。在治療上以扶正為主,兼以清除餘邪。 天冬,麥冬滋養心陰,人蔘大補元氣,黃芪補益心氣,氣固則可袪邪外出。牡蠣,茯神可安神定悸。丹蔘,山楂,活血通脈,寄生補益肝腎。葛根擴張心脈,助心行血。 二診中患者胸悶減輕,腹痛腹瀉,仍以生脈 散為主方,加以黃連,砂仁,藿香,茯苓,薏苡仁等藥化濕行氣止瀉,五味子養陰固澀,谷芽麥芽和胃消食。 然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中,作為臨牀醫生我們應分清患者處於哪個疾病階段: 1.在急性期應攻邪補虛以祛邪毒 2.恢復期應以扶正為主兼清餘邪 3.慢性期此期間患者病情反覆,勢必多痰濁,瘀血等病理產物。應以補虛瀉實為治療大法 4.後遺症期,此為本病的終末階段,久病及腎,遂應在疾病的治療中以補腎養心為治療方法。 只有通過認真觀察明確患者疾病的所處階段,才能更好的遣方用藥,提高臨牀療效。 |
|